玩了一輩子的IT, IT的重中之重有幾個, 比如呢

  1. 效能: 最常遇上的便是,怎麼跑慢了..反應速度慢
  2. 高可用性: 英文簡稱HA, High Availability, 如何使服務一直能存在?
  3. 災難復原: 不論你系統跑得再快, 你做了多少HA設計, 你都不能保證突然有資料被誤刪,或者遭受駭客攻擊而失去某些資料甚或整個服務都無法重建, 因此備份與還原的規劃甚為重要..

有關第一點及第二點, 一般IT設計原則多為SCALE UP 及SCALE OUT, 今天先不談這個,談談第三點, 當然現在很多人上雲, 由雲的服務提供者來承擔這三點, 只是呢, 畢竟那些是按需付費的, 身為IT人員還是必須釐清一些重點,比如策略上一個服務可停止服務的時間, 可承擔的資料遺失時間範圍是多大?當然, 當你的需求是一點遺失都不能有, 自然你要付出的代價也愈大..

就一個中小型公司來說, 可想而知的是, IT的預算一定都要用在刀口上, 我習慣先由結論說起…

公有雲很好, 但是, 他的費用其實未必能由中小型公司能接受..所以我的建議便是自建私有雲, 如此, 你不用被CPU RAM 硬碟空間等就不用被斤斤計較…

如果伺服器或存儲未被虛擬化的話, 那麼以一台EXCHANGE來說, 如果硬碟損壞時, 它的服務恢復時間我想至少1-3日不等.

所以最重要的便是虛擬化, 大概八年前我幫一公司進行虛擬化, 前後進行了三期, 目前已100%虛擬化, 未有任何實体机了..

虛擬化能夠幫助你尤其在災難復原上的便利, 最重要的便是它能大大地縮短你復原的時間…

以這台EXCHANGE來說, 1.5小時便可完全還原. 只要有維護過EXCHANGE實机的都知道,一旦EXCHANGE資料庫故障,要恢復它,怕是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用, 單以一個百GB級別的資料庫來說, 你要用維修DB的方式線上維護它使其恢復服務, 恐怕要停線的時間是以天計.

要實現這一目標, 有幾個重點便是

  1. 虛擬硬碟使用精簡佈建, 如此便可使虛擬硬碟被備份的空間控制在實際使用的大小,比如此机實机時便是3.6TB, P2V之後, 虛擬硬碟的大小仍是3.6TB, 但使用精簡佈建(Thin Provision)時, 它目前只用了535GB左右, 這也代表備份只佔用了535GB, 也就使還原時只需還原535GB
  2. 假設是遇上主机硬體故障,或主机需要做維護時 它也能使用VM VMOTION移轉功能, 快速的將虛擬主机轉移到另一台硬体上,這也算是實現高可用性的一種, 且這能是自動化的設定.視你的LICENSE而定.
  3. 因是虛擬化的環境,便能透過VLAN的方式, 給線上正式環境,佈建一個一模一樣的LAB環境, 這樣有任何維護要做可以先在LAB實做驗證, 以避免不可預期的錯誤發生
  4. 善用快照功能: 尤其在一些短時間內的維護動作, 建議使用快照, 它能使萬一某個點出現問題,能快速快復到你快照過的那一時間點. 但此動作也要小心, 過多的快照或過長的快照,會增加虛擬硬碟的大小及整体備份的空間

By Kevin

發佈留言